Mudamudamuda 評 WMA 委託計劃 2023/24「家」── 陳巧真:踱步【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影像的踱步
看畢陳巧真的《踱步》,難以掩蓋心頭的鬱悶。或者是因為香港鮮見如此倚重「寫實」影像的展覽,我甚至無法拿捏自己到底該用怎樣的視覺,去看待巧真對龐大社會現實的溫柔與著迷。
於我而言,展場的建構和空間的處理即使再怎樣不著痕跡地,以其「迴圈格局和狹長動線」處理作品誕生的背景——充滿斑駁痕跡的板房,也難逃其形式化的宿命;但有趣的是,這種形式化卻相當曖昧。曖昧在於展場為了遷就影片/作品的合適觀看距離而生的空盪狀態(當然也因為我到訪的時候人流不多),和內含於影像的壓迫無法吻合。然而正正是因為無法吻合,所有細碎的片段像細胞一般從自我分裂,並於宣告自身的成立之後,隨即往外分解,以此不斷。
我看到現實猶如幽靈,充斥著本為冷漠的藝術展覽場域;我甚至放棄判斷影像置身的時代背景,因為它們在此刻的「當下」被「當代藝術」所捕獲。策展人和藝術家《關於空間的討論》的對話騰本和《所有夜晚的一夜》中的對白騰本共同訴說著一種失語,前者是「當代藝術」處理社會議題的失語,後者是人的失語,彷如在夢境之中無法對語言行使應當的主權。
看展的當日剛好在看《攝影的異義》, John Berger 在裡面的其中一個篇章寫到:「當我們為一個事件賦予意義時,我們不但對此事件的已知面,並且對他的未知面都做出了回應:意義與神秘因而形影不離,密不可分,二者都是時間的產物。肯定確信或許生於瞬間,疑慮懷疑卻需時間琢磨,而意義,實乃兩者激盪下的產物。一個被相機所拍攝下的瞬間,唯有在讀者賦予照片超出其記錄瞬間的時光片刻,才能產生意義。當我們認為一張照片具有意義時,我們通常是賦予了它一段過去與未來。」
即使攝影和錄像(又或其他現成物)是如此不同的媒介,但同樣不間斷地提取現實的彼此,正在每個瞬間創造,與整體視覺和真實經驗(不限於視覺)的斷裂;卻也正是這樣的斷裂有著衝破權力結構的可能。一如微觀世界的粒子儘管能量不足,也可以有一定的概率通過障礙;同樣地,那怕在循環不止的路徑中踱步徘徊,只要保有人應當引以為傲的能動性,也總會找到那個微小的、逃逸的缺口。
圖片由作者拍攝。
@ffejc
-
WMA 委託計劃 2023/24「家」── 陳巧真:踱步
Wma HK
展覽日期:18/4 - 30/6
展覽地點:中環永和街23-29號俊和商業中心8/F
Instagram專頁:wma_h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