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東評 香港藝術學院藝術文學士畢業展 【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重奪日常物意義
每年藝術院校畢業展必然匯聚各種媒介和內容探索。走入香港藝術學院藝術文學士畢業展「遊園終日」,因為自己對日常物品持續存在很大的關注和鍾愛,當見到作品對日常現成物的不同轉化,勾起了一些思考。
日常物件本身非常既定的意義,就是其功能性。使用日常物品創作,總不免挑戰其功能性, 後面連著一大串可稱為「社會」、「文化」、「歷史」等等的意涵。我喜歡這種小與大之間的張力和比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很多時一不小心,就會被物件符號「用返轉頭」。從來,日常都是符號之爭,即意義之爭。
今年我對畫廊四樓主廳的作品尤其深刻,或因為部分作品互相映照,加強了感受的可能性,縱然可能只是碰巧放在一起。蘇鈺翔作品《街磚的移動方式》、《在移動中的車廂移動》,在公共空間回收殘磚塊,並重製成新模樣,達至新的意義。作品文字介紹關於穩定與移動、固定與解放;我喜歡藝術家對物件和物料的觀察,並精準地帶出部分特質。《街》由磚頭加水泥製成,打磨後質地變得順滑反光但帶冰冷,令人聯想到紀念碑和墓碑。作品讓人重新注視街道上又穿了一個洞,磚塊鋪路建設的功能被消除,諷刺地由得潛藏地下記憶再次湧現,被粉飾的再次顯露,更四處流動,提醒著有過的荒謬。
對面是王思頌的《Ferment by Back-slopping》,如實驗室般發酵著一種食物──上海白菜。其對日常物的藝術轉化,更多在於放大該物本身的特性。每一個玻璃長方盒內都有正在有機發酵的生態世界,表達「保存、延續、抗脆弱性」的狀態。作品說療癒和身體,我倒不太聯想到,反而傾向感受到平衡共存之部分。生命可以不斷影響、衍生和滋養,無論是個體在不同時間點的歷練和知識,或是與人同行所產生的影響。玻璃長方盒一個疊一個,有如一道磚牆,脆弱但需要依存才會存在。
想說說嚴雪咏的《我唔知依到原本有咩,所以我用其他嘢代替咗佢。》,實在太可愛了吧。在一塊塊平庸小台階上,長出鮮豔奇異的陶瓷生物。陶瓷由倒模兒童玩具重組而成。我一開始被其養眼粉色系吸引,但慢慢發現,觀者可以把陶瓷生物拿起欣賞,安放小生物的那個「洞」,那個本來無一物的空間,才是啟發藝術家之處。有別於「物」,她首先聚焦了「無物」。藝術家留意到城市中空間的破損或那缺少的,例如花圃裡沒了一塊石春,她就為它增添全新想像。原本是什麼或不是什麼都「唔使恨」,均長出別的生命。
「遊園終日」亦有其他對日常物的運用和探視。例如李綺諾《無題》的絲襪、黎玫洁《GOOD rest》的頭髮、黃凱晴《Slip》的洗手盆及郭停女《Toy》的雜崩冷小物等等。 《GOOD rest》、《Slip》系列和《Toy》乃從物品記錄了時間的作品,亦很有潛力呈現個體點點滴滴的痕跡,從中引發更多思 緒和可能。當然場內亦有繪畫、行為、影像等不同媒介, 惜未能盡錄,希望大家遊完回來多加分享。
圖片由小東拍攝。 @siutungcreates - 香港藝術學院藝術文學士畢業展 —「遊園終日」 展覽日期:8/7 - 24/7/2023 展覽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 Facebook專頁:Hong Kong Art School Instagram專頁:@hongkongartschoo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