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其他新聞

馮以力 評 《按她的名認識我》—— 曾淑芬個展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近日巴黎奧運的性別議題,由開幕到拳賽都鬧得沸沸揚揚,那些介乎所謂「正常」男女之間,而不能清晰定義的曖昧角色固然惹熱議,就算在天秤的另一端——安於最保守的意識形態下接受造物主安排的崗位,世界又是否就能真的如天國般美好?


一陣陣帶有少許憐恤但詭異的性別躁動,正在WURE AREA的曾淑芬個展《按她的名認識我》中發酵甚至低聲嘶叫。毋疑,展覽名稱借《出埃及記》中上帝對摩西說「我按你的名認識你,你在我眼前也蒙了恩」的《聖經》句子。這原指神揀選了摩西(去履行衪的任務),而他因此蒙恩。這裡的「她」是誰,當然沒有明示,但從整個展場氾濫極多符號和象徵——不單是俯拾即是的十字架和耶穌及其他天主教物件,還有母親與父親(家庭),以及學校、老師與考試(教育),說穿了都是施予孩童/少女極大影響力的文化架構。家庭、教育與宗教三者互相補足,達至一個權力超高峰,滴水不漏地控制著一個少女如何認識、建構、定義自己。


基督徒要認識自己,某程度上應透過《聖經》去認識。我們固然不是摩西,但你相信的話,我們都各自領受了上帝委派的任務。《創世紀》說,夏娃是從亞當的肋骨取出來的,不管現代的女性主義神學家如何提出有利於男女平等的詮釋,長久以來傳統基督徒(以及我會考聖經科的世代),都據此認為女人是為男人而創造出來的,並且依從男人,而這觀念亦一直在現實中被實現。這就是女性在《聖經》眼中的任務。曾氏那道由AI繪製的玻璃屏風,貌似正常,但其實是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之「暴走」版:推開天使拒絕受孕的聖母瑪利亞、「有罪」的婦人與性徵模糊的耶穌不知誰在洗誰的腳、聖女白蘭佳沒有為了修道而放棄做女伶,明顯在質疑「她」們能否自主其生命的劇本。


更大的疑竇更充斥在展場的昏暗氛圍:每組作品碎片化地散落各處(從疑似玩具電視機在播放超過10條斷裂的黑白短片,與它們背後裸露著的一堆堆電線和插頭可見一斑),似乎在指涉夢境與童年回憶疑幻似真的零碎片段,阻撓觀眾線性的故事閱讀習慣。當十字架和耶穌往往小得不出掌心,那個永遠微笑地躺臥的玩偶卻超巨型,儼如同樣也是比真人尺寸大得多、給人供奉敬仰的臥佛(基督教應很少見這樣的雕像)——而此作品名是在說復活和肉體不朽——究竟誰是孩子的聖物和精神依賴?


這種「神聖」的可轉換和可替代性,亦見於暗室那條AI繪製的七日創世動畫。當今AI代表著全人類的經驗、知識和態度之總和,理應比每一個人類個體更客觀,簡直是開始具有成為上帝的質地。動畫裡的動物固然超現實,但亦模糊了上帝操控自然和創造人類的大能,反過來是否印證了人類的第二次造神(God didn’t make man; man made gods)?


曾淑芬的創作向來細膩,對物料高度敏感。今次將天主教、家庭、性別和童年的龐大議題攝於作品之毫釐,竟恰巧有如讀經般需要逐字逐句揣摩天主旨意。然而,不同的是詮釋的權威只存在於每個觀眾的自身感受和經驗,每個人只需要臣服於自己。


展場流露出某種不合時宜的破落感,但宗教和教徒似乎可不用理會時空,繼續在、亦只能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內互相理解。(其實藝術又何嘗不是?)不要以為在權力不對等的架構下,總是施壓者佔上便宜(例如男性),《聖經》讉責寧願將精液射在地上都不願生育的俄南,最終被天主賜死——男性也就是繁衍後代的功能罷了。展場的窗被封住,外面的爭擾似乎不用參與,但閉合的世界內亦沒有出口,剩下的男男女女互相廝磨,呢喃地祈禱,奢望在自己製造的問題裡得到自己製造的救贖——如此那又何須看出窗外。


圖片由作者拍攝。

@fungyeelick

-

《按她的名認識我》—— 曾淑芬個展

@tsangshukfantracy

展覽日期:4 - 24/8(星期三、四休息)

展覽地點:Wure Area 九龍灣宏照道11號寶隆中心B座707室

Facebook專頁:WURE AREA

Instagram專頁:@wurearea




Tags:

Recent N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