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彤 評 「Re:Entry Permit」(回歸許可)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 acofootak
- Mar 6
- 4 min read

《Re:Entry Permit》(回歸許可):回歸是痛,或不准,或偽命題
「回歸」的意義是甚麼?
「回」和「歸」這兩個字意思非常類同,在很多使用情況下,幾乎沒有分別:我們說「回家」、「歸家」,或「回來」、「歸來」,都是一樣意思。那麼,把這兩個字拼湊在一起的意義是甚麼?
講起「回歸」,相信大家最先聯想到的是香港「回歸」中國。然而,竺諺民、鄭錦瑤和鄭栢麟的「Re:Entry Permit」(回歸許可)過程展演,不只探討我們在政治上何去何從,而是廣義上叩問我們可以返去哪裡?不論是屋企或民族文化的歸屬,我們重返時是否受母體歡迎?又或者,更重要的問題是,到底有沒有我們的母體存在?如果沒有,所謂「回歸」豈不成了偽命題?
搖晃、有轆的家 屋企是甚麼?
鄭栢麟在《Google Map 睇唔到我屋企 Your destination cannot be reached by this service》,以一座奇特的裝置述說︰由移動椅子的底座,配以一條很長的中軸線。這樣可以隨意移動的屋企,已經跟我們普遍認知的、固定的屋企很不同。之後,鄭栢麟更把玻璃杯、碟、衣夾、燈罩等家居物品,逐一穿進中軸線,原來屋企的中心如此鋒利、可把不同東西刺穿。更甚的是,只要輕輕一推,這座屋企就會左右搖擺、岌岌可危。
鄭栢麟藉著簡單的動作和裝置本身,引伸我們對屋企的思考,尤其是當衝突發生時,激烈的劇動令人時刻害怕那些易碎的物品會隨時掉到地上,這份不安的心情,觀眾亦一同感受。
跟家人爭執,也許在每個年輕人身上都會發生。然而,鄭栢麟切入衝突的角度,不是大多戲劇所聚焦的情緒或角力,而是衝突的本質。例如他在大型發泡膠包裹著,但愈是掙扎,愈是被包住,與外面的阻隔愈來愈森密——衝突,只會使人愈來愈遠。
電視放映著一張不斷開合的嘴巴,卻聽不見聲音,再加上讀白「電視機的聲音代替了我們說話」,更引人想像:在兩極化的撕裂社會,我們的意見有多少來自我們,還是以他人的詞語建構而成?整場演出裡,鄭栢麟以一張冷靜、抽離、沒甚麼表情的臉孔處理,彷彿客觀又帶有距離地審視這些經歷,但從他的一舉一動與呼吸,我們可以知道,對他來說,這是充滿情緒和感受的故事,也是香港人或多或少明白的傷痕。
是褻瀆,抑或破繭
從新加坡跨文化戲劇學院畢業回來的鄭錦瑤,受兩地文化對話的啟發,尤其是當各地的同學分享自己家鄉的歌謠,而她卻不知道可以說甚麼時,令她開展詰問自身文化根源是甚麼的研究旅程。她藉著學習南音的經驗,創作成《歸去來 A Poem on Departure》,誘發一系列關於「誰擁有文化」、「文化如何傳承」的思索。
演出初段,解說較少,多以不同節奏、活動和間斷的音樂組成;雖然抽象,但引人遐想南音背後的離散歷史與現代之傳承。例如當鄭錦瑤專注地發著工尺譜讀音時,突然拍一下大腿,停了下來,如此一來既似是打拍子,也像亞洲教育裡常見的體罰,當有失誤時便要被打。
另一個細節是,她起初蹺腳彈琵琶,後來變成張開腿,有時其中一隻腳會踩著凳架,好不逍遙。這樣的舉動,既可理解為褻瀆傳統的優雅感,但也可以理解為解放、自由的表現,讓人不再受限於僵化的規矩,而為南音注入新的可能。上半段運用豐富的元素和語言,邀請觀眾解讀,比較吸引,唯下半段的重心轉向敘事與解釋性呈現,多以語言說明,略嫌有些「畫公仔畫出腸」。
不過,鄭錦瑤選用丁馬成的歌,加上丁馬成被福建南音師傅排斥、鄙視其「不正統創作」的背景,還有「弦斷,知音少」的歌詞,如此選材非常貼切,完全反映出丁馬成、鄭錦瑤及其他突破者的處境。
回歸那年、那日
壓軸的是竺諺民《今天()回家 Accidental Duo》,這名字中的括號留白,本身就象徵了一些東西。好端端的,為甚麼要漏空呢?漏空的內容是甚麼呢?原來,《今天不回家》是一套台灣電影,英文名稱是「Accidental Trio」,訴說三個家庭的憂愁。更耐人尋味的是,電影同名主題歌〈今天不回家〉於1969年推出後,因為行政院新聞局質疑「今夜不回家」有妨礙家庭溫馨之虞,而被禁唱、禁播,更要改名為「今天要回家」。
至於香港的《今天()回家 Accidental Duo》,到底用甚麼字來填滿當中的括號,正是竺諺民送給觀眾最好的禮物——在禁忌的年代,大家可以在腦海裡以任何字眼填補它,這是難能可貴的自由。
至於Accidental Duo的部分,大概分成竺諺民母親在96年的意外早產,以及97回歸。前者不難理解,凡不如我們所料的都是意外,後者卻很有趣,香港註定屬於中國,回歸不是天經地義嗎?怎稱之為「意外」?表演者以無聲錄像、官方文件、字典等素材,互相對讀、參照,更試圖在巨大的歷史書寫之中,找出一種能夠架空史實的脈絡,如竺諺民所言,「介乎於想像、虛構、真實、現在的維度之間。」
一如既往,竺諺民以大量符號來搭構想像。例如一張白布,他甩開的動作就像升旗禮儀式,但當他愈來愈用力、起勁,意義似乎就不同了,更似是想甩走、擺脫它。又例如,一張簡單的黑色卡紙放在投影出來的相片前,形成影子、遮蓋著部分內容,有些似平時雜誌用黑色的橫間去遮著當事人雙眼、以免認出其身份一樣。然而,在竺諺民用手慢慢選擇遮蔽一些部分時,整個感覺反而是凸顯、欲蓋彌彰,讓觀眾更加想留意那個部分,製造出非常有趣的辯證實驗。
三個演出並置,反芻著「回歸」的問題。我們回歸,但是要回歸去哪裡呢?鄭錦瑤說,南音師傅認為她並非福建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學得到。在文化世界裡,她都沒有自己所屬的位置,那談何回歸呢?抑或,我們其實只可回歸到我們自身創造的定義上?
鄭栢麟卻一直想離開,不甘被誤解。但當他拉開場地的趟門,正要前往哪裡?走了,是否就能完全跟家庭,甚至過去割裂?在創傷之後,我們該如何回望?這些問題懸在回歸的夜晚,讓人無眠。
圖片由 吃掉荒原 Feast on Waste Land 拍攝。
-
《Re:Entry Permit》(回歸許可)
演出日期:17, 18/1/2025
演出地點:觀塘區私人場地
Demon difficulty levels represent the ultimate test of skill, requiring extreme precision and timing in Geometry Dash. Players who complete these levels earn special rewards and recognition within the community.
Every act of solar smash online devastation is visually spectacular because to the attention to detail, which adds to the game's overall appeal.